首页 研究生培养 培养方案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77500)一级学科(学术型)

2015-10-05 点击量:

 

一、学科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及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始建于2001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两个硕士点始建于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应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主要研究软件的设计、开发、维护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功能分配、软硬件界面的划分、计算机硬件结构、组成与实现方法与技术。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开发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具体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具有独立的科研开发能力。具有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专业技能,能在计算机相关领域内独立地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

1.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3.无线网络与通信

4.网络与信息安全

5.可视化计算 

6.嵌入式系统

7.智能信息处理

8.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

9.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10.数据库技术

四、招生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技术、通信、物联网、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及计算机相关专业专科毕业,并一直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技术工作的人员。

五、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学业特别优秀、欲提前毕业的研究生按研究生处的相关规定办理。研究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签署意见,经所属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处审核,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六、课程设置

1.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所修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课程分学位课(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及其他(学术、实践活动)三部分。其中:

(1)公共学位课(8学分)

(2)专业学位课(12学分)

(3)选修课(>=15学分)

(4)其他(2学分)

表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总学分37学分,其中学术活动2学分,学位课学分20学分,选修课15学分。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至少2门专业课程,补修所得学分不计入总学分。补修课程不再单独开设,可在1,2,3学期内与本科生同修。学分不满足要求,不得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讲授、讨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在促进研究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3.课程考核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课程必须为闭卷考试,选修课可根据课程特点,自行选择考试或考查方式。考试课程均采用百分制,学位课程70分及格,其它课程60分及格。考查课程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次。

为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在强化研究训练方面的作用,研究生可采用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课程大作业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

4.课程安排

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授课时间。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系统性和衔接性灵活安排,保证各个学期的课程量相对均衡。

七、培养方式

1.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研究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各研究方向的硕士导师应规定其研究生必读的经典文献,并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经典文献的阅读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督促课外阅读。要求每位研究生在第2学期期末之前必须至少提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2)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各培养单位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尽快组织导师互选,最迟在第一学期末完成。研究生的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应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内尽早完成。

(3)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研究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研究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研究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5)实践教育注重培养研究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和能力。进一步丰富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3.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按照《BET体育365投注官网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八、实践活动

研究生培养重视实践教育。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教育活动,力求实践教育贯通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学习活动。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研究生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学术活动

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关心和了解学科进展,规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听取学术讲座不少于10次,并提交讲座的主要内容及自己的学习体会。为了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结合自己的科研情况在本科生、研究生或教师范围内作一次学术报告。

采取措施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并把研究生在校期间是否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作为评价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学术活动合格后记2学分。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注重引导研究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论文要注重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确定论文的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一学期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形式和范围由导师自行确定。 

4.论文评阅与答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研究生必须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至少发表或录用论文1篇方可进行论文答辩的组织工作。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通过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并经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可修改论文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颁发BET体育365投注官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学位证书。

十二、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重要国际会议和期刊参阅《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或http://www3.ntu.edu.sg/home/assourav/jrank.htm。

重要中文期刊如表1所示。

表1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择的重要中文期刊

十三、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应补修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1. 数据结构,严蔚敏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操作系统,汤小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 计算机网络原理,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一条: beat365最新版官网2022级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方案

    下一条: 电子信息(085200,计算机技术)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烟台北路80号  276827

    Copyright © 2021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QQ公众号

    QQ公众号

    学院抖音号

    学院抖音号